
2025年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

2025年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
根据2025年修订的《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低保审核确认需遵循“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动态管理”原则,具体流程分为申请、受理、调查、审核、确认、公示六个环节。申请与受理方面,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十一条,申请人需以家庭为单位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交书面申请,并签署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授权民政部门通过大数据平台核查家庭收入、财产等信息。
调查与审核环节,依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第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需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调查,重点核查家庭收入(包括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等)、财产状况(如房产、车辆、存款等)及刚性支出(如医疗、教育费用),并填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
确认与公示阶段,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需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家庭予以确认,并在政府网站、社区公告栏公示7天,接受社会监督;对不符合条件的家庭,需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救济途径。
此外,办法强化了动态管理,要求低保家庭每季度报告家庭经济状况变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每年至少复核一次,对收入超标或财产状况不符的家庭及时退出保障,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是指什么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条件的居民家庭。具体包含三重核心要件:
一、收入标准,家庭人均收入需低于当地统计局公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如2025年上海市为每人每月1600元),收入计算涵盖工资、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及赡养费等,但扣除重大疾病治疗、子女教育等刚性支出;
二、财产限制,家庭财产需符合当地规定,如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当地标准(通常为15-20平方米/人)、无豪华车辆(购车价超过当地年低保标准3倍)、无大额存款(一般不超过当地年低保标准4倍)等;
三、共同生活成员认定,包括配偶、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母及其他具有法定赡养义务的人员,但在校就读的成年子女、连续三年以上脱离家庭独立生活的宗教教职人员等可单独提出申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