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导读:装修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单位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且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在签订、履...
导读:装修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单位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且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在签订、履行装修合同中骗取对方财物,公安机关会立案追诉。遇此情况要及时保留证据,配合公安机关调查。
一、装修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装修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达到上述标准,且行为人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装修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公安机关就会予以立案追诉。若有此类情况,应及时保留相关证据,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处理。
二、装修合同诈骗认定的标准是什么
装修合同诈骗认定主要有以下要点:首先,行为人主观上需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意图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对方财物并非法据为己有。其次,在客观行为方面,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比如编造根本不存在的装修资质、使用虚假材料信息等。再者,致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如因相信虚假宣传而签订合同并支付款项。
从数额标准看,达到当地规定的追诉标准才构成犯罪。一般数额较大即会被追究刑责。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装修合同诈骗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要将正常商业纠纷与诈骗犯罪区分开来,关键在于是否符合上述主客观构成要件,若涉嫌此类犯罪,可向公安机关报案,由专业机关依法侦查认定。
三、装修合同诈骗如何认定
主观层面,若有人打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履行装修合同,一心只想骗钱,有着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心思,这就可能涉及诈骗。
客观行为上,虚构公司资质、夸大能力,或是隐瞒没施工能力、材料以次充好,靠这些骗被害人签合同并交钱,都在可疑范围内。
行为后果上,收了钱却不按约施工,甚至卷款跑路、肆意挥霍,让被害人装修不成还受损,多会被认定为诈骗。遇此情况,被害人要赶紧收集证据报警维权。
在了解装修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后,大家应该清楚了相关法律规定。但实际生活中,装修合同诈骗可能还会涉及到诸多后续问题。比如诈骗所得款项的追缴与返还情况,受害者如何通过合法途径拿回自己的损失。还有,如果发现存在装修合同诈骗行为,除了关注立案标准,怎样更好地收集证据以协助警方破案等。这些问题对于遭遇此类诈骗的人来说至关重要。要是你对装修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相关后续问题有疑问,别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吧,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